参加这个会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作为循环经济,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不仅仅是物之间的循环,像水变为油啦,还有一个是大的互动,就是解决企业、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个关系问题解决了,循环经济的核心问题我觉得也就解决了。
上午许多政府官员――潘岳部长和其他的司长从政府的角度谈了循环经济。站在企业的角度,我是从企业微观的角度谈循环经济,从企业的角度来讲要解决两个方面的平衡,一个是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一个是社会效益。
从欧美的角度来讲,经济效益到社会效益的转变是一个被动到主导的过程,目前中国也已经到了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的进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是政府一些法规的确认,包括前一段时间我们所说的“环境风暴”,政府有一些强制性的要求,要求企业去做。第二个是有一个可喜的局面,就是中国老百姓环保意识的增强,这也促进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有一个例子,前一段时间我在海南,跟海口政府谈水方面的合作,当时看到了一个新闻,一个造纸的企业在海南奠基;同时我在网上看到另一条新闻,北京的大学生发起在超市里面抵制这个企业产品的活动。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就是说明一个企业如果你只关注自己,不关注社会,不被社会所接受,你作面临的问题和难题是很难解决的。
另外一个,大家也知道圆明园,这个问题的引起其实就是一个专家,而这在过去的中国是不可想象的,就是由于一个专家把一个项目否定了,我觉得这是中国最大的一个可喜的进步。
第三个,说到社会责任,有一些社会团体,像我们这两个协会,包括其他的一些协会,我觉得中国的协会作用发挥得越来越大,由于它的作用,把我们大家都结合起来,也使中国企业面临很多越来越大的社会责任的压力。
中国的企业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中国企业以前过多地看到有形的资产,对无形的资产有个逐渐认识的过程。首先我们认识到技术和商标的重要性,这是无形的资产。第二个来讲,我们逐渐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这也是一个无形资产。到了现在,我们企业更多地关注的是自己的商誉、自己的品牌,这个影响更大,对于企业来讲,什么是品牌?什么是商誉?其实里面包含了很多社会责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站在企业的角度,就是说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其实也为你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无形资产和财富。
从首创的发展来讲,现在我们内部一直在强调三个方面,所谓的三个满意。第一个来讲是股东满意。今天我看到国资委的领导来了,如果企业不创造利益,国资委不干。所以,对股东来讲,企业这一个利益是要满足的。另外一个是员工满意。首创集团之所以能用十年的时间从十几亿发展到一百多亿,固然是有方方面面的原因,其中一个核心是人的因素。第三个因素是有社会的因素,因为首创从事的行业里面有很多是和社会有直接关系的,我们的业务主要是以水处理,特别是以污水处理为主,更多的面对老百姓,只有老百姓满意了,企业的发展才能得到支持。
现在的企业已经由过去的封闭的生产过程变成了一个开放的合作的系统,在这个企业里面,不是说你简单的把东西生产出来就可以了,还要被社会所认可,这个社会认可你这个企业,不仅仅是认可你这个产品,而且要认可你这个企业的理念。所以从这个概念来讲,首创实际上是从两个方面在从事一些关于环保方面的工作,第一个,首创集团的发展战略里面有一项就是污水处理,首创股份在北京的污水处理上投了20亿,目前的处理能力应该是在120万吨,现在正建的几个污水厂,如果建完了,能够满足北京市80%的污水处理。
第二个,从刘总的角度来讲,站在一个企业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角度,他去年发起成立了我们的阿拉善基金,为的是治沙。这完全是公益的。
循环经济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从目前来讲,循环经济理论已经很成熟了,我们不需要在这方面做更多的探讨。从技术的角度讲,我认为中国也不缺少技术。我参加了一个水务论坛,一个专家拿来一瓶矿泉水说你敢不敢喝,这就是污水做的。把污水转变成生活饮用水在技术上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第二,我们是不缺少资源的,现在我们整个社会中可利用的资源很多。以北京为例,北京密云水库有8亿方,可用水量是4亿方,北京一年生产的污水是13亿方,如果把这13亿方水安完全利用起来,那么北京缺水的问题就解决了。刚才有一个马教授提了南水北调。我度怎么考虑?我觉得完全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考虑这个问题。我觉得现在我们强调资源短缺,但是实际上,核心是刚才所说的怎么把它循环利用起来的问题。再一个来讲,中国缺不缺钱?我认为中国也真不缺钱。我去新疆看过一个污水处理厂,10万元投资,解决了新疆缺水绿化的问题,而且培养出了一个绿洲来。
包括圆明园,我们投了1个亿,如果把中水送过去,缺水的问题就解决了。中国真不缺钱。
我觉得这里面最核心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关系的问题,要处理好循环经济里面政府、企业和老百姓究竟要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一个什么作用的问题。今天上午我觉得最核心的,是我们发改委和财政部两位司长谈了国家政策的转变。站在企业的角度,我们最需要的实际上是政府提供的这种支持,比如说做污水处理,我们所面临的最大的难题是什么?交不交所得税,如果交33%的所得税,按照目前的价格水平,企业根本没法做;如果国家能够在所得税减免上给予这种支持,我想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去承担这个任务。
另外,我在一次水务论坛上跟财政部和环保总局的一些领导也聊过,包括我们现在国债的使用,我们现在都是给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再去建污水处理厂等各种设施。其实这里面面临的效率问题和投入产出的问题很多,从企业的角度讲,完全可以采取国际上的PP模式,就是我让企业来竞标,谁达到我的要求让谁来做。作为企业,我出国很方便,根本不需要利用项目来出国。而作为政府官员,他是要出国去看,他追求的是另一种东西。循环经济有一个物的链条,从形态来讲,由自然的水变成饮用水变成污水再变成回用水,这是一个物的问题,但是里面的核心是一个组织的链条,通过这个组织的链条怎么解决循环经济各个主体之间所承担的责任,把这个物的链条去完成。
所以,我觉得今天的论坛,应该说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企业和政府之间沟通的平台。刚才潘岳副局长也说了,希望这个互动能够继续下去,这样才能够循环起来,而且我希望这种沟通能够解决我们在循环经济里面所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政府面临的问题和企业面临的问题。我觉得这样下去,这个论坛就会更加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