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 产业外资“绿色蛋糕”

发布时间: 2006-06-27 00:00:00   作者:赖颖璇   来源: 本站   浏览次数:

       一、外资掘金环保业热情日高

      2005年3月,由美国国际环境管理公司与新加坡联合工程集团组建的优艺国际环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查尔斯·古利一行5人,兴致勃勃地对四川环保产业进行了考察。面对中国环保的巨大市场,查尔斯·古利兴奋的表示,优艺公司看好四川的环保产业,将选择医疗垃圾作为切入点,以BOT(建设-经营-转让)方式和四川本地企业合作。

      事实上,优艺公司的热情只是中国入世后外资企业对中国环保市场热情日渐高涨的一个缩影,中国环保行业规模庞大的市场早就令众多的国际环保企业垂涎。早在2002年,中国刚刚迈进WTO的大门,意大利商家和政府就已经先入一步,意大利环境与领土部代表意政府在约翰内斯堡全球首脑峰会上同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共同提出了一项合作计划,该计划的内容包括了高效能源、可再生能源、交通、工业和房地产等诸多领域,同时还配套开发实施众多的项目,如环境质量评价、自然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农业、能力建设、进行环境监测等,鉴于该计划的意义,它被联合国纳入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倡议计划中。为了更好的实施该计划,意大利方面与北京就绿色奥运签署了5个项目的合作协议,其中包括赠送300台天然气发动机,使北京市公交车辆达到欧4排放标准,为北京提供大额赠款,购置相配套的尾气净化装置、建立轻型汽车尾气检测系统、建立智能监测交通污染系统、建立医疗废物焚烧设施、建立新奥运区域的环境监测系统等。其中,天然气发动机项目已由中意合资的南京依维柯公司承担,同时,与北京、内蒙古防治沙尘暴等4个新项目的合作,也在谈判当中。除此以外,2004年底,全球烟气脱硫技术引导者意大利艾德瑞科环保公司正式与湖南永清脱硫有限公司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在技术与设备方面进行深度合作。这为湖南省“蓝天碧水”工程再添强大的技术支撑,环保界人士评论说。

      面对环保这一绿色的大蛋糕,其它国家的企业也毫不示弱。与意大利不同,法国企业则主要选择污水处理这一领域。来自法国的世界著名水务公司威立雅,通过收购等方式己在中国建造了20多家污水处理厂和饮用水处理厂,并凭借这一优势,与首创股份一起,收购了深圳水务集团股权,成为在中国水务领域最活跃的外资公司之一。

      的确,在“九五”期间,我国政府陆续制定了“三河”、“三湖”防治规划,“两控区”(二氧化硫和酸雨控制区)规划,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和“一控双达标”计划等环境保护重点计划,有力地促进了环保产业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而现在随着奥运的日益临近,按照绿色奥运的目标,2008年,北京污水处理率将由目前的42%提高到90%。为此,北京将投资120亿元,开工建设9座污水处理厂和8座再生水处理设施。同时,据上海2003年至2005年的环保行动计划,污水治理项目的总投资约131亿元,计划到2005年底使上海污水处理率达到70%,无疑,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都将大幅增加对环境规划的投资和现代化环保科技的需求,这一巨大的利润空间让更多国家的企业都跃跃欲试,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相关企业纷纷加大中国市场的开拓力度,力求多分得一杯羹。

      二、“绿色蛋糕”有多大

      我国环保产业从20世纪70年代起步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已经成为产业门类基本齐全、并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的产业体系。“九五”期间,环保产业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比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快了近两倍。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数字,2002年全国环保产业总产值已达2200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9%,全国从事环境保护相关产业的单位己增加到18144个,比1997年增加了近一倍,从业人员已达到7.6万,增加了近87%。以广东为例,2003年广东环境保护相关产业总产值达385亿元,是当年全省GDP的2.87%,与2000年年总产值146亿元相比增长了118%,年均增长达到29%,广东环境保护协会秘书长胡庆新如是透露。

      即使增长的速度非常的惊人,因为基础薄弱,环保的市场还是无限广阔的,业内专家介绍说,其原因:一是我国环保领域市场机制尚未健全,向环保领域投入的政府、企业和社会资金不足,政府经常借用国外的优惠资金用于进行相关的环境保护建设,这笔资金是非常可观的,如“九五”期间,我国环保总投资中利用国外贷款总额为45.34亿美元,利用国外赠款约为6亿美元;二是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投入逐年加大,随着经济市场化改革的加快,各种污染治理的政策性或市场性收费等利益引导激励型管理机制都将逐步建立和健全,使环保利用外资项目时的国内配套资金的筹集有了一定的来源,为顺利实施各种项目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三是随着我国市场化机制的健全,环境保护领域必将会像发达国家一样形成一个有着稳定收益的大市场。如目前在城市垃圾的比例中,塑料占到了8%-9%,玻璃占到了4%-5%,纸张占到了2%-3%,如果将其中的有机可燃物加以燃烧,一吨城市垃圾的热能相当于半吨煤。垃圾发电、垃圾处理的资源化,在国外许多国家,已经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在中国也必将成为新兴产业,这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

      在这个庞大的绿色蛋糕中,水处理、大气、固体废物治理等为最主要的市场。据初步统计,2001年-2005年期间,我国政府为环保的拨款总额达到850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环保利用外资的总额将达到60亿美元以上。根据计划,这些环保资金主要投入于水污染防治、废弃物处理、环境保护、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大气污染防治等项目,因为这些领域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又同整个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以污水的处理为例,目前我国水污染问题相当突出,国内企业受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因素制约,对水务市场一直望而生畏。而对国外企业来说,这块市场的诱惑力是巨大的,如美国金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开发区投资建设污水处理厂,使绵延8公里的凉水河由昔日的臭水河变成风景秀丽的水上公园。“整个污水处理行业未来五年每年至少可以实现30%的增长。”佛山安德里茨技术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就如此描述了环保产业在中国的美好前景。

      事实上,目前我国环保产业市场大部如被国外大公司及合资公司所占有,l00多家外资环保公司占了3/4,而国内数以万计的环保企业只占l/4。除了直接的投资,更多的海外公司通过技术转移在我国建立合资企业,用先进技术、雄厚的资本与低成本、熟悉市场规则的中国企业结合,形成包括环保产品生产、服务、开发、营销、咨询、管理、资源利用、生态保护、洁净产品生产等跨行业、跨地区的新兴产业。从成长性角度来看,整个环保行业未来的巨大成长空间将造就一批新兴环保企业,主要分布在空气净化特别是烟气脱硫、水净化特别是城市污水处理以及环保设备3个领域,有业内人士如此分析认为。

      最近,绿色GDP之风日盛,核算体系建设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我国的部分省份将环保方面的指标纳入干部考核体系中,绿色GDP的推行、环保意识的增强无疑将使环保产业迎来一次新的飞跃,也必将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同时,根据我国政府承诺,入世后将逐步将现有的环保产品关税税率从平均134%,调低到2008年的6.9%,这些政策措施都强烈地吸引着外资对中国环保市场的热情,从而投下巨资加入到对这个市场的抢夺中,业内人士指出。

      三、外资对环保业贡献几何

      无疑,外商投资建设环保企业,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首先是外商直接投资于环保产业,这不仅给我国的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和先进的技术设备,还加快了我国环保产业和产品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同时满足了我国环保市场的巨大需求,有效治理了环境污染。同时外资企业在我国的生产经营,为其带来了直接、丰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我国工商税收作出了相应的贡献。随着外企数目的不断增加,投资的扩张,收入的上升,其缴纳的税金也随之上升,这已经成为我国环保投入的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同时还有力的拓宽了融资渠道。除了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以外,它们所起的示范作用也带动了间接投资。如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的捐款或贷款、国际金融市场贷款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环保资金短缺的困难,拓宽了环保企业的融资渠道,促进了产业发展。到今年初为止,在臭氧层保护、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我国已获得蒙特利尔多边基金项目赠款4.45亿美元,200多家企业从中受益,下一个五年我国拟通过蒙特利尔议定书履约计划引入赠款6.6亿美元。另外,我国云南省也与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了环保交流与合作,共引进外资1.5466亿美元,接受赠款1150万美元,这对促进地方环保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同时,外资的进入使得地方保护主义、保护落后环保产品的情况得以改善行业垄断、伪劣产品、各类企业不能在平等条件下竞争等一系列问题日渐被克服;他们还极大促进各国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为进一步扩大产品出口提供大好机会。我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条件亦将日趋成熟,这会让更多较成熟而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国外,以争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除了经济方面的促进作用,他们还提高了我国企业及居民的环保意识。在发达国家,环保的意识早已深入人心,从企业到普通消费者。“绿色”运动表现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掀起了以“绿色生产”、“绿色采购”、“绿色消费”等为主的绿色浪潮。而我国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尚未形成以保护环境为荣、污染环境为耻的经营与消费观念,外资的大量进入,不仅带来了资金与技术,还带来了先进的生活理念,提高了我国企业及居民的环保意识。

      入世后随着我国进

点击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