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出处】经济日报
【时间分类】2006-10-12
第五届世界水大会近日在北京落下帷幕。有关方面负责人在会上表示,在水价改革过程中将逐步提高供水行业效率,打破行业垄断,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公众听证会形式,在居民许可的范围内逐步调整水价。水务上市公司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污水处理市场巨大
建设部的有关资料显示,未来5年—10年,在供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的投资规划大致是,饮用水的保护和供水安全控制方面投资至少2700亿元;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投资3300亿元;长距离的调水投资大概在2500亿元。目前,中央政府已经投资了1500亿元用于水环境的整治和生态恢复,也就是有超过1万亿元在今后5年用于水资源的治理方面,这仅仅是用于城市地区的投资。
业内权威人士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市场机遇,同时也意味着巨大、艰巨的挑战。
业内权威人士表示,为满足城镇供水、节水处理及水环境治理的巨大需求,必须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政府投入、社会融资、市场运作的良性机制,实行特许经营制度,鼓励国外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同时,要加快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变企业长期依靠财政补贴的状况,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行业迎来投资机会
业内人士认为,污水处理价格将逐步提升至一个合理的水平,这为水务行业尤其是水务上市公司提供了较好的投资机会。
目前,水务上市公司中污水处理主业有两种盈利模式:一是收取政府直接补贴。如首创股份在2006年之前投资的“京城水务”盈利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补贴。二是政府作为污水处理服务的采购方,按污水处理的量、价向上市公司支付相应费用,上市公司的主业收入来源于政府财政。如改变盈利模式之后的首创股份以及创业环保等公司按污水处理的量、价收取污水处理服务的收入。
上述两种盈利模式中,政府给企业支付的补贴或者直接的经营性收益均需来源于消费用户。显然,征收标准的逐步提升,将大大增加政府对污水处理服务的购买力,也就是增加政府向污水处理服务商的支付能力,从而保障污水处理上市公司合理、稳定的利润来源。
其次,污水处理费的合理提升,将推动水务企业的产业链条延伸以及跨区域扩张。业内人士认为,国内水务企业最佳的发展方向有两个:一是产业链延伸;二是跨区域并购扩张。在污水处理费用逐步落实、政府相应支付能力增强的情况下,将加大水务企业向污水处理产业领域进行延伸。同时,现有上市公司进行跨区域扩张投资水务项目的盈利也可获得基本保障。
龙头企业盈利增强
目前,水务上市公司主要有首创股份、原水股份、创业环保、武汉控股、南海发展、洪城水业等公司,总市值相对较小,一般作为机构投资的防御性配置对象。市场人士认为,首创股份、原水股份、创业环保应是优先投资的三大龙头企业。因为这3家企业都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垄断性水务企业,也是最有潜力实现跨区域扩张战略的企业。
尤其是本届世界水大会的首席赞助商首创股份,先后在国内10多个城市投资了60多亿元,参控股12家水务企业。其中,与北京排水集团合资成立的京城水务公司拥有全亚洲最大的高碑店污水厂,污水处理能力占据北京80%的市场份额;和法国威利雅公司合资的通用首创水务通过竞标取得了深水集团45%的股权,交易金额高达33.1亿元人民币。
该交易在世界水务行业并购中排名第二,在中国迄今为止发生的所有并购案中排名第一。目前首创股份日处理水能力760多万吨、服务城市固定人口超过1400万。
业内人士认为,首创股份由先前的政府补贴形式转变为按市场化方式确定处理成本以及合理回报的模式,可使企业通过提高规模效应、管理效率等方式而提高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