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出处】经济日报
【时间分类】2007-03-15
作为一个投身公用事业的企业,始终应该坚持“共赢”的思路。企业应该坚持满足各方的需求,兼顾多方的利益,这是投资项目成功的关键和目标。
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推进水务市场化进程的政策、法规,明确了水务市场化改革方向。水务市场化改革也逐步形成了开放市场、实行特许经营和加强政府监管的总体部署框架。国务院关于《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通知》的出台,确立了水价改革的目标原则之一就是通过水价形成机制改革与供水单位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推进企业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
合理地调整城市供水价格和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将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合理盈利,形成水业投资的投入产出机制,奠定水务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增长空间。伴随着水务市场成熟的加速,吸引了多方投资主体对水业的参与。包括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外资在内的多种市场投资主体纷纷涌现出来。
水业市场化下的巨大投资需求,是推动水业市场快速发展的动力。从企业市场竞争角度而言,投融资能力已经成为城市水业竞争的核心能力。以资本为纽带,走联合发展之路,成为中国水业投资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合资、收购、参控股方式掌握现有水务存量资产,进而增加增量,实现行业整合,企业做大做强,中国的水务行业才能走向成熟。另一方面,投资不仅是开拓水业市场的决定性砝码,也是串起技术、工程、产品、运营产业链的有效手段。在目前市场处于抢占资源,激烈竞争的格局下,资本对水业市场的拉动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城市水业正处于一个新的产业转型期,整个行业正在进入一个从“微亏”到“微利”的过渡期。在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之后,水务企业正在走向真正的“自负盈亏”,产业化特征初显。同时,行业竞争的重心将逐步由投资环节下移,各产业环节的协同成为趋势,整体成效成为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运营服务成为赢利的核心环节,行业专业化分工日趋明显。越来越多的专业服务企业关注中国水业市场,以产业链为核心的新产业格局即将形成。
随着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广大公众最关心什么?投身公用事业改革的企业既是水务特许经营项目的投资者,更应是帮助各城市推动水务改革的合作者,让政府和公众满意。
作为政府为社会提供的一种公共产品,确保供水的公共安全,是公用事业改革必须达到的重要目标。此外,综合考虑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提供优质的供水服务、城乡供水一体化、改善地方投资环境、建设新农村等,也是各级政府所关心的重要问题。作为水务企业,我们应该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作为一家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首创股份与项目所在地政府部门有着共同追求。公司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始终将社会责任摆在首位,从而全力保障供水的公共安全,保障污水处理的达标排放。水务企业的发展需要与各地政府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结合各地政府的需求,首创股份的下属水厂最近全部编制了相关的供水应急预案,并积极纳入到各城市发展规划中。
从做产业的长远利益出发,也应该追求与被投资方的长期合作与发展,从而在形成共同投资理念的大前提下,共谋发展。首创股份这几年在水务投资中一直注意避免成为一种投资银行式的企业,在水务市场上不是进行简单的兼并与收购,而是通过长期合作的方式,建立一种全新的水务企业模型,以此完成首创股份的投资行为。正是基于这个理念,首创股份在项目的合作过程中,充分考虑合资企业的未来发展,在许多细节问题上,不局限于眼前,而是关注合资公司今后20—30年的发展能力。
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离不开政府监管,而明确的监管内容是实现监管目标和进行有效监管的基础。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们国家改革的实践,政府监管的内容主要包括市场准入与退出的监管、价格监管、产品与服务质量监管、运行安全监管、竞争秩序监管,并建立相对独立、专业的监管机构。在这一过程中,应加强对进入公用事业行业投资主体的条件设置,引入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运营管理实力的战略投资者,而不是单纯追逐高额利润的投资者。
对于价格监管,在公用事业的价格听证等改革中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使价格听证机制更加科学、理性,既反映企业的真实成本和合理利润、促进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也要考虑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参与程度。同时,重视供水安全和对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