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百姓分享水务改革成果——访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马鞍山市委书记丁海中

发布时间: 2007-03-16 00:00:00   作者:经济日报记者 刘溟   来源: 本站   浏览次数:

  【文献出处】经济日报
【时间分类】2007-03-15

       “公用事业改革的出发点应该是以人为本,在扩大供应量、提高供应质量的基础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全国人大代表、马鞍山市委书记丁海中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以水务经营为例,2002年,马鞍山市自来水公司与首创股份进行合资合作,成立了马鞍山首创水务有限公司,正式向马鞍山市提供供水服务。新公司从机制转变、制度创新、提高管理质量、转变观念、提供优质服务等方面寻找工作着力点,实现了改制合资后的平稳过渡,各项生产经营指标稳步增长、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较之改制前,双方在资产质量、资本结构及经营成果、税收贡献方面均有显著改善和提升。随着经营收入能力提高,马鞍山首创水务公司不仅扩大了资产规模,资产内在质量也得到了改善,双方注入的股本金进一步优化。截至目前,马鞍山首创水务公司日供水能力已达40万立方米,用户总数达135000户。

        由于新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管理水平提高,企业运营成本不断降低,盈利能力显著提升,经济效益显著,职工收入和福利也随企业效益的提升得到提高,公司总资产增加了1亿多元,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公用事业改革的目标是促进公用事业竞争,通过市场激励引入社会资本,通过企业机制改革提高效率,进而为社会提供足够的价格合理的公用产品。”丁海中这样评价公用事业改革的目标。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企业的生产行为决定着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具体到市政公用事业,合格的市场主体不但应该是一个管理水平高、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更应该是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选择合作伙伴时,能否提供安全、高质量的公用事业产品,能否为老百姓提供优质服务成为政府选择的主要标准。政府要履行好监管职能,确保公共产品供应优质安全。”丁海中这样认为。

      据介绍,马鞍山首创水务公司全面推行“优质供水、至诚服务”的优质服务,设立了服务热线,新建了客户服务中心,同时加强员工培训,从敲门进门,到检查维修,都有一整套规范的程序和服务用语。2006年在安徽省“万人行风评比”活动中,马鞍山市供水服务水平从上年的全省第12位上升到第2位,马鞍山首创水务公司客户服务中心获得“人民满意服务站所”称号,得到了广大市民的交口称赞。

      据了解,马鞍山首创水务公司最近投入2.3亿元建设了第四水厂。该水厂的建成对金家庄区和慈湖工业园的发展提供强大支持,彻底解决这两个地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供水不足的局面。同时,公司投入资金数千万元进行管道铺设和改造,使全市口径1米的管线达到443公里,并将马鞍山市郊区向山镇纳入供水范围,解决了2万人的吃水难题。向山镇供水系统成功改造,农村清洁供水稳步开展,近郊农民群众享受优质供水,使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切实落实。另外,该公司还投入大量资金对水务重点设备以及工艺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对调度室SCADA系统升级改造,加强了生产调度能力等。他们积极发展用户、拓展市场,规范供水市场,累计完成水表出户改造3.8万余户。丁海中说:“市场机制在公用事业改革中的最重要作用是可以更好地提升效率和服务质量。”越来越多的马鞍山群众正在享受着城市水务改革所带来的实惠。

点击展开